小兒斜頸 早醫免頭顱變形
大部分小兒斜頸屬先天問題,患者的頸部並不對稱,或會歪向其中一邊,醫學界暫仍未知成因,估計可能是胎兒時期肌肉受傷、血液不流通,又或自然分娩時頭側向一邊,令肌肉缺血而致。
若是先天斜頸,嬰兒出生後,家長一般很快便可察覺有否此問題。患者頸側位置通常可摸到稱為胸鎖乳突肌的凸起腫塊,他們的頸部活動幅度亦有限制,頭部在轉至左右其中一邊時會不太順暢,又或只能有限度轉動。觀察患者頭頂時,更可發現軸心傾斜,置之不理的話,頭形及臉蛋將隨成長愈加左右不均。
九成先天斜頸可治癒
曾有名3個月大的幼兒,檢查時摸到頸側有硬塊,加上覺得其頸部僵硬、無法轉頭,求醫後確診為斜頸。經過醫生轉介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,情況於3至4個月後已有改善,估計到1至1歲半後便可痊癒。 簡單來說,1歲前為物理治療的黃金期,如情況嚴重者則需考慮進行手術。
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先天斜頸是可以根治的。中文大學曾有研究指出,在800多名患者當中,九成可透過物理治療扭轉情況;再配合家長於家中按摩,或吸引嬰兒轉望不同方向來改善。餘下的一成患者,可考慮透過手術放鬆筋腱、延長頸部肌肉,以增加頸部伸展的幅度。假如沒有及時接受手術,「大細面」將愈見嚴重,對患者自我形象影響甚大。
感冒可致頸椎脫位
相對於先天斜頸,後天形成的斜頸個案明顯較少,有機會因腫瘤、炎症、感染、或有中樞神經疾病,以至是因罕見疾病──寰樞椎旋轉性移位(atlantoaxial rotatory displacement,AARD)而致。AARD通常發生於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後,可能因咽部的炎症水腫,令寰樞椎的韌帶軟組織鬆馳,致第一及第二節的頸椎脫位,必須用藥物或物理治療處理。長期寰樞椎脫位而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,將難以自行復位。需要複雜的療程,甚至手術,才有希望復原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某些情況下,家長可能會誤以為子女患有斜頸,真相卻是因其他毛病,致頸部看起來有所傾側。舉例而言,部分患眼疾的兒童,因眼球不平衡而自行側頸遷就視線;也有一些患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,因受到脊髓或頭部腫瘤所影響,致出現側頸動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