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骨質疏鬆 多攝取鈣質維他命D
今時今日,有關補骨、補鈣的產品愈出愈多,可見隨著人口老化,骨質疏鬆的問題已不容輕視。最令人憂慮的是,相信未來因斷骨入院,甚至死亡的情況將漸趨普遍,成為社會問題。
若骨質密度(BoneMassDensity,BMD)T-score處於-2.5以上的水平,便可定義為骨質疏鬆。在本港,逾半60歲以上的女性患有骨質疏鬆,50歲以上亦佔三分一,原因在35歲過後,骨質流失的速度,開始凌駕生長速度,收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,速度將進一步加劇,10年間便會流失大量骨質。男性則一般在70歲後才會出現毛病,相對年青的患者,體內很可能缺乏男性荷爾蒙。此外,若家族中人患有骨質疏鬆,亦較易患有此症。
年輕女性多維他命D不足
要預防此症,首要有足夠鈣質。世衛建議每日攝取1克鈣質,同時攝取1000 IU的維他命D,以助吸收;每日進行30分鐘的負重運動,簡單如步行、太極等亦可,以刺激骨骼生長。只要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(附表),每天讓皮膚接觸陽光約15分鐘,便能獲取足夠的鈣及維他命D。要注意的是,中大研究指兩成港人尤其是年輕女性,維他命D攝取量不足。事實上,四成的骨質疏鬆患者有維他命D不足的問題。他們可能需在一段時間內,每日攝取5000 IU的維他命D,才足以追回身體的正常需求。
一般而言,最理想的情況為平日多吃高鈣食物,加一兩杯牛奶或荳奶,並按需要服用含維他命D的鈣片。由於加工維他命D產品,不如天然的維他命D般,可儲存於人體內,故此有需要者須每日服用,以飯後的效果最佳。在飲用牛奶或荳奶前,應先了解其鈣質含量,以計算需否另行進食高鈣食物,每日吸取適量鈣質,避免不足或過量。
骨折危機高須盡早治療
骨質疏鬆屬「寧靜的疾病」,平日不覺,直至骨斷才會知曉;特別是腰部、大腿及手腕位置更是重災區。骨折除可做成疼痛、影響活動能力,更可導致死亡,故一般建議60歲以上的女士,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,有家族病史者更應提早至50歲後。若數字未達標準,又或數字正常,但於上述位置有骨斷,便屬於骨質疏鬆,須要接受治療。此外,若經評估後,發現檢查者十年內的斷骨危險指標較高,即使骨質密度未到疏鬆水平,亦須考慮接受治療。
目前,藥物是主要的骨質疏鬆治療方法,以減少骨質流失或促進生長速度為方向,大部分藥物均屬前者。口服雙膦酸鹽可令蝕骨細胞失去破骨能力,並加速死亡,惟未能抑制蝕骨細胞形成;Denosumab針劑則能進一步令蝕骨細胞不能形成、運作及生存,每半年一劑即可,副作用也較輕。另有一種促骨生長的針劑,一生人僅可注射兩年,主要供嚴重患者採用。療程完成後,可轉用其他藥物,有望減少斷骨狀況。
藥物以外,患者也應戒煙及定期進行運動,同時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。若有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問題,亦要先接受治療,避免影響治療效果。總之,骨質疏鬆是可治療的疾病,有疑問者不妨向醫生查詢,避免骨折出現後追悔莫及。
高鈣食物一覽
- 豆製品、板豆腐或乾豆
- 標明有加鈣的食品,如麵包及荳奶飲品等標明有加鈣的食品,如麵包及荳奶飲品等
- 果仁類
- 可連殼及骨食用的魚類及海產
- 深綠色蔬菜如芥蘭、菜心等